《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砥砺奋进青春,争做时代新人

摘要:亲爱的2020级同学们,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此隆重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5168名新生加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大家庭。在这里,我谨代表学校,向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多年来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勤汗水和心血的老师们和家长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20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家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你们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高中学业,顺利考上大学,这不平凡的人生际遇既是考验也是成长!在座的各位同学“生于非典、考于新冠”,作为这场伟大斗争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交出了青春的答卷。今天齐聚江苏建院,成功开启求学的新征程。你们当中,不乏成绩优秀和经历非凡的同学,有425名同学超过本科分数线;有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国旗护卫方阵、退役来校继续深造的机制20-2班孙宇航同学;有年仅15岁,来自建动20-1班的董琪同学;有与建院“渊源深厚”、来自室设20-2班万宇同学,他与父亲、母亲成为建院校友;来自通信20-1班孙金昭同学,与父亲成为校友。两个家庭两辈人不同时期在建院学习、生活,见证江苏建院的成长与发展。  同学们,去年的今天我们隆重举办建校40周年发展大会,全面总结学校的发展成就。建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1999年更名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更名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一代又一代建院人艰苦创业、不断求索,实现了从部队院校、到中专院校、再到高职院校的转变,不远的将来,我们要把学校再次提档升级,建成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办学40余年,学校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辉煌,获批江苏省高水平职业院校、江苏省卓越职业院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院校建设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50强、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等。学校现有在校生14420人,教职工832人,其中正高92人,副高289人,博士15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教学名师6人。现有建筑工程技术和煤矿安全技术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和交通工程智慧建造技术2个省级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学校与大型知名企业联合组建了“中建三局学院”、“中南学院”“徐工班”等30余家企业学院,龙信集团、正太集团等特级企业加入校企合作育人的队列中,持续整合优质企业资源,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40余年来,学校培养的近10万名毕业生奔赴祖国各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战场上书写着江苏建院人的出彩人生与责任担当。2008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杭州湾大桥建设、港珠澳大桥建设、故宫博物院修复工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等国家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建院校友都参与其中。尤其是正在建设的目前国内外设计施工综合难度最大、海拔最高的东天山特长隧道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负责人就是我校2009届毕业生。校友在贡献社会的同时关心支持着母校的发展,86级校友孙利亚捐建利亚楼、王凯捐建凯达大学生商务实训中心,88级校友苗培金等许多校友在母校设立各类奖学金,帮助学弟学妹成才成长,还有更多的校友以不同的方式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各位同学,你们的到来,为蓬勃发展的江苏建院注入了新鲜血液。看到你们青春洋溢的面孔,感受你们拼搏奋进的朝气,让身为教师的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乐与幸福。作为师长,我有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担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务必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精神,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密联系起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确立正确的人生奋斗方向。广大青年学生要对照革命前辈,反思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展现青春的风采,放飞青春的梦想,努力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可造之材。  二是激扬青春力量,砥砺奋进“磨意志”。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学习是你们的主责主业,作为一种责任与生活方式,要脚踏实地、刻苦学习。同图书馆交个朋友,在那里书山有路等你攀登;同教室交个朋友,在那里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与你并肩奋进;同运动场交个朋友,在那里青春似火,强健体魄,为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提供坚强支撑。希望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深刻内涵,真正做到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疫情之下的青年大学生起而行之、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体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只有在风雨中磨练意志,真刀真枪锤炼能力,才能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谱写出青春之歌。  三是争做时代新人,全面发展“强本领”。当前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代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整个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企业变革趋向复杂化、综合化,高质量发展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这就迫切需要越来越多高层次、综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强国青年”,你们必须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苦练职业技能,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劳动精神,形成良好的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氛围。同时也要树立节约光荣的意识,尊重劳动成果,比如在食堂就餐,不要浪费一粒米、一棵菜。大家在校期间还要学会如何感受美、欣赏美,学会欣赏艺术之美、自然之美和科学之美。欣赏美的过程是丰富人生意趣、增强生命力量的过程。青年是青春洋溢的,是热血沸腾的,我们学校拥有光荣的军校文化、煤炭文化、建筑文化,军校文化的核心是“铁的纪律”,煤炭文化的核心是“奉献精神”,建筑文化的核心是“质量意识”,你们要传承并发扬“三个文化”的精髓,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接续奋斗书写建院的新辉煌。  同学们,你们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在我们国家进入新时代、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最关键的时刻,你们进入了江苏建院,开始自己的学习深造,也必将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建设者和贡献者,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希望你们立志高远、砥砺前行、不负韶华、只争朝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和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和担当,让我们共同努力,谱写属于2020级新同学的华彩篇章。  最后,祝同学们身心健康,学业顺利!谢谢大家!

校企双向双主体育人,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艺术设计学院结合文化产业行业现状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特点,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徐州市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部共同建立文创产品产业化研究所,探索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协调指导机构、共同设置专业课程、共同制定招生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开展教学实训、共同促进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培养培训模式,改革考核评价,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培训质量。  一、创新产教融合机制,拓宽课堂空间。建立文创产品产业化研究所,充分利用邮局企业的基础设施、技术资源进行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增强了研究所的专业化、企业化功能,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效载体,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无缝对接”,也为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实习、课程实训、技能大赛训练等实践教学任务有效开展提供支撑平台。平台的建立,打破了传统课堂空间,企业优秀设计人员定期参与视觉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指导,把企业一线的新知识、新规范、新工艺带入课堂,让学生在教室里获得企业一线知识,同时企业教师以“师带徒”的方式指导学生技能训练。  二、搭建双主体育人机制,建设“双师型”专兼职教学队伍。校内专任教师专业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知识应用能力不强,实际操作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企业教师实践能力强,但是理论知识更新不足,教学经验不够。建设双主体培养的专兼职教学队伍,可以打通校企合作的壁垒,实现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才的优势互补,将育人、研发、生产融合,实现一体化协同育人,为教师走进企业参加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师生各类大赛获佳绩。多年来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专业教师与徐州市邮政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部设计师深度交流合作,建设校企交流学习的旋转门,2016年完成对徐州市邮政分公司相关人员的培训,更新企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每年艺术学院都安排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校内教师的实操能力。近年来通过与徐州市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交流合作,专兼职教师组建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类大赛,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教师申请省市级教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建设专业校内实训室5个,参加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一等奖,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课件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获一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江苏省紫金奖大赛一等奖1项,指导学生团队参加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1项获省金奖并获得全国银奖,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社会实践项目获省级优秀团队1项,优秀个人1项。  四、运行“三创培育”,打造名片式学生。通过文创产品研究所,开展企业人才和岗位培训,双方共同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校企双向双主体育人。文创产品研究所引入企业文化、公司管理,高年级学生担任总经理、法人代表,管理运行公司,设计团队由各年级学生组成,实行“高带低、上下传”的公司运行格局。低年级学生提前进入设计团队参与设计项目。高年级学生解决顶岗实习问题,使其毕业前就有工作经验。培育学生创意、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成绩显著,打造了一批又一批名片式学生。  (作者:毕雪微,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564次访问,全刊已有301961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