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院长沈士德教授第八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行政工作报告(节选)

摘要:院长沈士德教授第八届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行政工作报告(节选) 一、战略定位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立足徐州、服务淮海经济区,辐射长三角,对接区域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重构现代专业群,不断提升校园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实现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利益相关方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构建多层次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学校确立新的发展坐标、输入新的发展动能,成为全国标杆型职业院校。 二、“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规划》中提出,经过五年的努力奋进,形成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实现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具有国际水准的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具体概括为:形成学校“一个统筹、两个格局、三个架构”职业教育发展新局面。一个统筹:统筹学校职业教育改革全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两个格局:构建人与自然、建筑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建筑生态文明新格局,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双轨双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的育人新格局。三个架构:打造彰显中国特色职教标准、国际影响力的职教新高地;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成果转换新体系;构建“培根铸魂”的文化育人大格局。 在这个总目标引领下,《规划》还细化明确了11个具体目标:一是全面提升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文化育人等各个环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制订1套绿色管理评价体系,构建3~5个特色专业群。三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年终就业率97%以上,招生计划完成率96%以上。四是大力推进专业课程建设,探索成立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成区域性建设人才“学分银行”。五是强化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到“十四五”末,教职员工总数达到1000人,副高职称/硕士学位以上高层次人才比例达到85%以上。六是增强科技服务与转化能力,五年争取获批国家级项目15项,每年投入800万元以上用于加强科技工作。七是提升智慧化校园建设水平,创建全国领先的智慧校园示范校。八是打造特色文化育人新品牌,建成国内一流的文化名校、一流的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一流的区域文化辐射源。九是开拓对外合作交流新格局,建成8个国际化办学骨干专业(群),输出3~5套专业群人才能力标准和专业标准。十是打造区域发展产教融合新高地,建成全国首个建筑类职业教育研究院,打造淮海经济区职教高地。十一是完善科学高效内部治理机制,建成一整套可学习、可输出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 为实现“十四五”奋斗目标,《规划》提出六个方面共计30条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1.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职业教育新格局 一是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职业教育办学不动摇,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偏航。充分发挥学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为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实现学校既定的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办好有特色有影响的服务地方院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是加强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逐级拧紧抓党建工作的链条,全面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实现述职考评全覆盖;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动学校群团组织和学生组织建设,激发每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打造党建思政教育阵地。成立淮海思政干部学院,制定“红旗帜”十四五发展规划,挂牌红色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综合运用多种培训方式,做好思政教学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的时代青年。 五是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培大师名匠,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育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2. 遵循生态文明思想,创新绿色发展新理念 一是助力区域生态健康人居升级。依托学校生态资源与建筑产业前沿优势,将建筑生态文明思维融入育人过程,促进建筑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构建生态文明型美丽校园,打造全国职教社区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开创“美丽苏建院”特色的绿色建筑体系。 二是服务“新基建”融合交叉发展。立足新型建筑领域,广泛开展建筑与新型建筑领域的交叉融合;积极构筑“新基建”一流专业群,把“新基建”融入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区域急需人才,构筑“新基建”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三是拓展建筑业“提质增优”新方向。深度把握国家在传统建筑提档升级上的政策导向,以服务区域建筑产业化、全方位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换为目标,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助推建筑产品的技术革新与质量提升,实现“建筑再生2.0”方案。 四是助推学校内部绿色发展进程。优化调整部门管理职能,加强服务管理的水平,制订科学规范的绿色管理评价体系,构建绿色文化体系,打造人力资源开发的绿色生态链,提升学校系统效能,实现技术服务的绿色生态价值。 3. 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现代职教新体系 一是重塑专业发展新格局。基于建筑产业高端发展方向,适应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重塑新建筑专业群;契合淮海经济区支柱产业与经济发展,重构服务地方专业群,打造江苏建院专业群发展特色模式。 二是贯通人才培养立交桥。主动适应招生就业的新变化,建设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双提升双促进的招生就业工作体系;探索实施职教本科学位制度,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培养产业急需高端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是构建产学研培创育人体系。契合专业群调整,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结合1+X证书试点等工作,推进专业群教学、生产、科研、创新、培训一体化平台建设,完善资源要素集聚,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创新德技双修育人模式。把思政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开发德智体美劳一体化的育人方案,探索“德技并修”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培训全过程。 五是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修订“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改革教师职称评审体系,形成完备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打造一批满足职业教育的高水平拔尖人才和团队。 六是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加强高层次科研项目的遴选和培育,组织精干科研力量进行科研攻关,加大科研投入,提升高质量科研成果绩效,改革高质量科技成果评价办法,构建成果分类评价和多元的评价体系。 七是扩大职教领域话语权。培养引进职业教育研究领军人才,行业技术骨干、大师、专家型人才、能工巧匠,占领职业教育新高地,扩大职业教育领域的话语权。争取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职业教育联盟,发挥双高院校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八是加强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细化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体系建设,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构建布局合理、企业化运行的技术转移中心体系;完善建设基地标准和准入条件,形成基地政产学研协同服务格局。 九是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建立科学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与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目标精准考核。构建一体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打造超融合弹性存储和计算资源池,打造全场景智慧物联校园,构建智慧职教示范社区,有效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 十是深耕以文化人育人机制。实施“文化强校”战略,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建设大学生文化素质中心、大学生工程素养中心和大学生体能拓展中心3个基地,优化图书馆服务机制,凝练大学校园精神,为学校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与精神动力。 十一是开创对外合作交流新局面。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完善国际化办学的体制机制,实施国际化办学“四项工程”,着力实现“四个提升”,提升学校在建筑职教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打造国际一流的建筑类高职教育品牌。 4. 着力赋能区域发展,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 一是提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新支撑。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成全国首个建筑类职业教育研究院;助推合作企业提档升级,与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设产业学院;探索多元主体院校治理,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二是促进产业科研教育融合新动力。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实现精准对接;推进教师进企,挂职上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人员、技术、资源第要素融合,提升技术研发创新能力。 三是夯实社会民生福祉发展新基石。推行新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质量;联合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开展培训,打造国内建筑类现代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开展教师培训,提升区域职业院校教师整体业务能力。 四是打造淮海经济区职业教育新引擎。徐州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打造成示范性联盟;鼓励二级学院与企业试点联合办学,打造产教融合型学院;大学科技园成为淮海经济区具有建筑特色的示范性科技园;启动本科职业教育,积极申报职业本科院校。 5. 全力聚焦产教融合,彰显职业教育新特色 一是探索多元主体办学新机制。出台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实质推进江苏建筑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和协同育人。建立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学校、行业、企业、公司、政府、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各方利益需要的多元主体办学运行新机制。 二是推动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与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产业学院,建立双方合作共建的办学体制,形成基于价值链的产教深度融合格局。实现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办学改革试点,构建国内可推广的校企命运共同体体制机制。 三是共建共享学校发展新局面。推动成立淮海经济区现代职教研究院,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创新开展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成立现代职业教育建筑产业研究院,实现建筑类专业全生态链深度产教融合。 6. 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实现事业发展新高度 一是完善内部治理框架体系。基于类型教育转变,修订完善学校章程。优化重构内部治理体系,重新划分各项事权、功能。完善的财务、审计、监督体系,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实现内部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二是优化多元一体决策管理。健全理事会制度机制,实施“校友当家”计划,完善学术委员会,教材选用委员会,充实教授委员会,扩大二级学院管理自主权。探索“以群建院”模式改革,构建大弹性组织架构,努力建成服务型单位。 三是营造幸福共享校园环境。统筹优化资产配置,增强资产绩效意识,进一步优化校园规划布局,完善校舍功能结构,重塑校园空间,形成高质量发展型校园、生态文明型美丽校园、品牌形象型人文校园、智慧型优质校园、平安型校园。 历史赋予重托,师生寄予期待。学校“十四五”规划为未来五年发展绘制了美好蓝图。让我们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十四五”确立目标而努力奋斗!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362次访问,全刊已有301853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