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敲黑板:同上一堂思政课:课堂精华(一)

摘要:  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对某种政治主张和主义的信奉和敬仰;信奉和敬仰到什么程度?就是把他们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和毕生的追求。一个人一旦确立了正确的信仰,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  A.信仰的味道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点赞《信仰的味道》一文中讲述的故事。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几个短小的故事,阐述了近百年来共产党人寻求真理、坚持信仰、实现理想的主题。其中,最形象透彻、最令人难忘的是,在共产主义信仰的激励和引领下,陈望道沉醉其中、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竟将墨汁当成红糖吃掉而浑然不觉,甚至感觉墨汁比红糖还要甜。  为什么《共产党宣言》具有这样无限的、永恒的魅力呢?《共产党宣言》开头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结尾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描述,为我们刻画了两个意气风发、抱负远大的青年雕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  1847年6月,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发表。这两个事件,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共产党宣言》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又是马克思主义的袖珍百科全书;它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同时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竖立的一座不朽的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盛赞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却传遍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成为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全世界共产党人的共同信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这个信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并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刻回答了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包括:中国新型现代化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思想,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深刻改变了世界。  中国共产党是谁?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党章》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小平同志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每一届领导集体都清晰地知道我们共产党人究竟是谁?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做好一切工作所秉持的坚定信仰。  党的事业依靠谁?答案只有两个字“人民”。这是由党的群众路线决定的。党章规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中国共产党在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为什么能创造出如此巨大的历史伟业呢?靠的就是人民!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靠得还是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今天,我国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复兴号奔驰大地、港珠澳大桥横跨沧海、嫦娥四号可上九天揽月、蛟龙号可下五洋捉鳖,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而且是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国。历史和现实都早已证明,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同学们可以想想,当初,我们的共产党人为什么出发呢?答案就是这份信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一切奋斗为了谁?这是党的宗旨决定的。《党章》规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次疫情期间,总书记又强调“一个都不能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桩司法案件中 都能感受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强调宁可“得罪千百人,绝不辜负十三亿”……这些都诠释了我们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兑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更印证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永远不变。  当我们明白了上述三个命题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这两大理论问题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党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民才有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才无限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内心最深处的家国情怀,永远跟党一起奋斗。这是一个 走过近百年风雨的大党的力量所在,也是我们不惧任何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B.信仰的浸润  第一,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认识理论,坚信理论的    毛泽东曾说《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三本书建立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邓小平也曾表示他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习近平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可以看出《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起点。  第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历史的逻辑、实践的逻辑、理论的逻辑是走出一条正确的“结合”之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成就。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受教条主义之危害,深知“结合”与创新的可贵和力量。 C.信仰的力量  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中国要发展,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不行,没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也不行。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会议,作出重要指示,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上下,团结奋战,众志成城,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可以说,这既是一堂现实的思政课,也是一堂鲜活的思政课,还是一堂深刻的思政课,更是一堂难忘的思政课。  可以这样讲,如果与世界其他国家疫情防控相比较。那么,中国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不仅是国家政治制度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胜利,是共产党人伟大信仰的胜利。  信仰是朴素的、无私的,其核心就是将人生的自我价值与人民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的知青生活中,一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就是心怀这样最朴素的信仰,他为生产队搞起了磨坊,修建沼气池等等。直到现在,习总书记依然始终坚守这样的理念:“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直面问题,不畏艰难,这就是信仰的品格,信仰的力量。  在这次疫情阻击战当中,我们苏建院有很多的青年学生,也是积极投身到抗疫第一线,自觉成为当地街道社区疫情战线上的一名志愿者。在彰显中国速度的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的“基建狂魔”队伍中,也有三位“基建狂魔”是我们苏建院的校友,他们义无反顾主动请缨参与雷神山建设任务,肩负着一份家国情怀的责任,这也是信仰。  青年的成长,离不开高尚信仰的浸润和护佑,离不开精神力量的催发和净化。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青年人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希望同学们,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凝聚力量,走向新起点,走进新时代。    (注:作者原授课讲稿近九千字,因报纸版面有限并经本人同意,编辑部进行了删减。)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4574次访问,全刊已有2996788次访问